當前,中國極具潛力的商業地產消費市場,正在與藝術、大數據、5G和物聯網等自然結合,不斷拓展市場的供需邊界,聚集成為一股新的消費勢能。
“面對著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,藝術家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介入,他們的實踐直面高密度的城市環境,介乎城市與自然之間,也注意到當下的生存困境,探索未來的城市的詩意。”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藝術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明賢在第九屆IF·商業地產年會上說,隨著中國當代城市化從高速的第一階段進入優質創新的第二階段,藝術引領城市的時代正在來臨。
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指出,對于商業地產來說,真正的王道就是資本+運營。“每個細分市場或許都孕育著一個巨大的機會,有文化特征的,非標征的商業設施會越來越被市場青睞,被消費者青睞,是因為消費者的個性化的消費趨勢越來越明顯。”他說。
圍繞“商業價值聚能”,多位行業從業者共同探討了商業地產領域的創新前景與運營模式。
在弘陽商業集團執行總裁祝林看來,真正能成為聚能場的好的商業項目,一定是雙重地標,不僅是建筑商的物理上的地標,還是內心精神上的地標,為用戶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,在消費者參與到價值的界定和創作的過程之中,回到三要素,廉價、便利、多元,真正了解消費者,洞察消費者。
華潤置地華東大區寫字樓管理部副總經理田際楓說:“把服務這塊做好,來滿足最基本的租戶的需求,服務是硬道理。”北京芳圓里總經理劉利群認為,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,應進行更加細分的深入分析和匹配更加相應的定位。
來源:新華網